磷化剂是金属材料抗腐蚀的重要办法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为金属提供防腐保护,其用于喷漆前打底、提高覆盖膜层的附着力和防腐蚀能力以及在金属加工中有减少摩擦的润滑作用。磷化是经常使用的前处理技术,在原理上属于化学转化膜处理。工程上主要用在钢铁的表面磷化,不仅仅钢铁可以磷化,有色金属如铝、锌等都可以。
磷化剂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盐,就像Zn(H2PO4)和适量的游离磷酸和加速剂等。加速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磷化时的温度和加速化学作用。化学加速剂有很多,但用得最多的是氧化剂,譬如NO3-、NO2-、CIO3-、H2O2等。磷化剂是金属和稀释过的磷酸和酸性磷酸盐反应而形成的磷酸盐保护膜的过程,磷化按照磷化成膜体系主要分为:锌系、锌锰系、铁系、非晶相铁系等六大系。
磷化剂特点:
1、磷化剂会形成磷化膜结晶致密均匀且外观呈浅灰色或深灰色,表面没有灰、泛白现象等,其形成的膜和基体附着能力强,抗腐蚀能力强,还有抗冲击性能显著。
2、真的室温磷化是全年无须加温,不需要加温设备,0°状态下25分钟基本可以形成膜,低温低渣。膜层质量达到GB/T6807-2001(1986)标准。
3、消耗的时间短,沉积渣少
4、用量少处理面积大,低成本。
只有在一定的指标范围之内,锌系磷化剂可以用来进行工件的磷化操作,特别是流水线上的工件不断进出的情况下,应该定期补充磷化液,不然将导致槽液老化,有效的成分将会降低,让部分促进剂产生氧化反应而浪费掉,这时候再来补充或者调整就会变得很困难了。
从上面的资料得出,想要保证磷化槽的有效维护,就一定要定期补充磷化液,确保磷化液的有效成分始终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之内,而补充的数量应该根据每个工件的面积产量来算出总面积,然后按照每公斤处理25~35平米的面积方式来计算出需要添加的量。